“要不是这位小伙子及时抢救,我命都没有了。”7月21日,位于河南省的中原工學院收到一面来自长葛市市民张先生家属送来的上写“硕果满挂桃李树,见义勇为显忠诚”的锦旗。至此,第78集团军某旅上等兵张守印事假期间见义勇为救助路人的事迹浮出“水面”。

毫不猶豫伸援手,所學知識派用場。時間倒回今年4月13日,因奶奶去世、爺爺病危,在東北服役的張守印請事假回家探望正在住院的爺爺。到家第三天,張守印和父親騎著電動車去許昌市中心醫院,給住院的爺爺送午飯。路過恒大綠洲小區門口時,突然發現一名老人躺在地上一動不動。張守印馬上跳下電動車,二話不說向老人跑去。
張守印來到老人身旁,一邊呼喚老人“醒醒”,一邊檢查鼻息和脈搏,發現老人呼吸和心跳全無。于是,他立即運用部隊學到的心肺複蘇急救知識,對老人進行人工呼吸心肺複蘇搶救。“28,29,30……”張守印默記按壓次數,接著捏緊老人鼻部向其口中吹氣。
這時,張守印的父親張憲德也跑了過來,一面疏通交通,防止老人二次受到傷害,一面撥打120急救電話和110報警電話。很快,一輛120救護車趕到,醫務人員對張守印及時救助給予充分肯定,並立即同他一起對老人進行搶救,建立靜脈輸液通路,協助將老人擡上救護車。
“爸,我陪同老人去醫院,您先給爺爺送飯去。”張守印向父親交待一下,立即跳上救護車護送老人疾馳而去。
到達許昌市東城區市立醫院後,醫護人員立即對老人進一步實施搶救。由于老人處于昏迷狀態,張守印聯系不上他的親人,于是立即墊付1000元醫療費,忙著辦理住院手續。下午3點,張守印父子不放心老人病情又來到醫院,看到老人已經脫離危險轉危爲安,這才悄然離開。

事發突然幸無恙,多方尋找謝恩人。“當時我來許昌辦事,從南向北走在學院路上,到一個路口時,不知道怎麽回事,頭一蒙、眼一黑,摔倒在地,之後什麽都不知道了……”被救路人張先生回憶,他平時有心髒病,因病發太突然,連呼救都沒來得及叫出口就暈倒在地。回想事發經過,張先生依然心有余悸,慶幸遇到解放軍戰士伸手救助。
張守印的5天事假很快結束,他和父親對救人事迹都沒有放在心上。回到部隊後,張守印也沒有向領導彙報救人經過。被救老人張先生對救助自己的恩人一直念念不忘,想著能再見上一面,說句感謝話也好。可是,調閱監控多方追尋也沒有消息。直到前不久,老人家屬經過近3個月奔波才找到張憲德,張守印救人事迹方見諸“河南大象新聞”、“許昌零距離”等媒體,也才出現了開頭的一幕。
“过路有很多人都没有下车查看,只有小张前来抢救时才有小区门卫保安和几名群众上前帮忙,真感谢小张及时抢救!这既是家庭和部队教育的好,还是大学培养的好!”7月21日,张先生的妻子代表张先生向中原工學院赠送锦旗,对学院的培养表示感谢。与此同时,他们还向张守印所在部队和建安区人武部寄去了感谢信,表达对救命恩人的感激和各界的关怀。

優秀源自長堅守,陽光才能照遠方。“毫不夸张地说,张守印是位多才多艺、品学兼优、十分阳光的好學生,他多次参加演讲比赛、体育活动,是17级的學生会体育部部长。”中原工學院辅导老师杨文乐回忆两年前张守印的在校时光,仍然历历在目。
楊文樂介紹,疫情期間,張守印同黨員、志願者母親一起,義務參加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編在一個班,一同穿戴著厚厚的防護服,防疫消殺、核查人員、出入登記、宣傳防控,協助核酸檢測維護秩序,幫助爲小區家庭運送主副食品,受到小區群衆稱贊。“我們學院還收到許昌東城區辦事處和社區委員會寄來的表揚信呢!”楊文樂說。
“畢業時,張守印已經有了自己的創業思路。但是,當他提出想要參軍入伍時,我還是突然一愣。”張守印是物流工程系畢業的,兼修了計算機管理專業,學習執著而刻苦,先後考取了教師資格證、駕駛證等多個證書,創業或進入大型企業應該沒有懸念。楊文樂介紹,沒想到張守印卻選擇了當兵。
“好男兒志在四方。張守印不管幹什麽事都有自己的主見,他選擇當兵報效祖國,我們全體師生都非常支持!”楊文樂愣神過後,雙手贊成張守印的抉擇:“張守印的微信號一直在我們的校友群裏。他走進部隊後,我們經常微信溝通,同時我還和他們的連長、指導員建立了聯系,經常探討張守印在部隊的軍旅規劃。”楊文樂笑著說,她和大多數同學既是師生還是朋友,張守印常常扮演著大哥哥的角色,幫助和鼓勵同學們專心學習、鑽研專業。
家風家教育大愛,從小立志戍邊關。張守印的爺爺、父親、母親都是中共黨員,對守印的要求非常嚴格。“做人要堂堂正正,辦事要依法依規,心中要常想著他人,不求有功但得無過……”父親張憲德是單位的“筆杆子”,經常加班加點趕寫稿件,回到家裏還經常忙著打掃樓道公共衛生,每天讓生活過得十分緊張而充實。在父母的感召下,張守印一有時間就學著家人打掃樓道、清理公園垃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鄰裏都誇贊“張家有個好兒子”!
“參軍入伍是我兒時的夢想,是心底的一個小秘密。”張守印說,他的外公1959年入伍,曾是一名戍邊軍人,他是聽著外公講的戰鬥故事長大的。後來,張守印的舅舅也參軍入伍,經常給他講部隊的故事。就在這樣耳聞目染、潛移默化熏陶下,張守印參軍的信念愈加強烈和堅定。“創業以後還有機會,但是當兵奉獻的機會卻不容錯過。”張守印說。
张守印大学本科毕业,符合大學生提干条件,他懂电脑、会写作,经常为连队出黑板报、写新闻,军事技能各项考核也都达到优秀标准,在前不久的预提军官考核时,张守印取得了全旅第三名的好成绩。2022年12月,张守印被评为“四有士兵”,部队向他户籍所在地建安区人武部发了喜报。
“如果群衆有困難,我仍然會毫不猶豫挺身而出!”近日,記者電話采訪張守印,這名上等兵仍然自信滿滿。而在某媒體街頭采訪,“路上走著走著,身邊的行人突然暈倒在地,在這種緊急關頭,你會挺身而出嗎?”小視頻上路人的回答千姿百態,大多是拍照錄像留下證據後再扶,卻很少有人堅定地回答“馬上扶”。
“人生在世,最珍貴的就是生命。當別人遇到困難,有人挺身而出伸手相救,對于被救者來說是多麽幸運的事情,讓我們爲及時救助張先生的張守印父子和熱心群衆點贊。”許昌零距離記者這樣評論。
今年4月初,張守印的奶奶因病去世,此時張守印正在部隊演習。家人爲了不讓張守印分心,就沒有告訴他奶奶去世的消息。然而,一周後,張守印的爺爺因悲傷過度住進了許昌市中心醫院,醫生三次下達病危通知書。演習結束後,張守印打電話詢問爺爺奶奶的身體情況。此時,張守印的母親再也忍不住,哭著將家中近期發生的事情向兒子訴說了一遍。張守印從小受到爺爺奶奶的疼愛,奶奶去世沒有告訴張守印,爺爺病危再不跟張守印說,事後張守印一定會責怪家人,母親不想張守印再留遺憾,看兒子能否請事假回家看爺爺最後一眼。
張守印聽到這個消息後如遭雷擊,當場將情況向連隊領導做了彙報,連長很快向營裏爲張守印申請事假。來回7天事假迅速批准下來,張守印火速趕回家中。
回到家里,张守印到奶奶的坟上磕了几个头,又来到医院看望爷爷,爷爷看到孙子回来,心情大好,病情很快稳定下来。7天假期除了路途两天,张守印在家中只呆了5天。送饭途中偶遇晕倒老人并及时救助的事,张守印根本没有放在心上。老人家属四处寻找救命恩人时,张守印已经返回部队,进入了紧张的训练生活。(作者 胡宝玉)